上海人在北京

2002-12-07 12:39 | Random

也许是因为我从小说话就不带口音,所以来到北京之后,并不觉得非常不习惯,而当我告诉别人我在上海生活了18年且从未到过北方时,总免不了对方的一阵惊叹。

北京的气氛和上海是大有差别的,首先从空气里便感觉了出来:干燥。我时常舔着嘴唇说话,没办法,实在太干了,甚至后来我发现许多本地人也早已习惯抹润唇膏之后就寝。拌着大风,终于到了学校。

北京的道路都是笔直的,自古如此,所以,在北京是不太容易迷路的,一条大道笔直走就行了,这和上海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在上海,即使是我常走的一条路线——只要不是在我家附近——我便不敢自作聪明地另辟奚径,原因不言而喻:会迷路的。然而,笔直的道路也带来了一个不方便:北京人说方向都喜欢说东南西北,而不像在上海那样习惯说左右手,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情发生于刚进校的时候:
母亲友人的车带我进了校园,我忽然发觉肚子不适,便下车奔进左近的研究生公寓,在门口问一个正给人办手续的人说:“老师,厕所在哪里?”她指着一条走廊答道:“从这儿走往北看第三间。”我心里暗骂了一声姥姥,就一条只有两边的走廊还说什么东南西北,没辙,谢过之后往第三间门走去,反正非左即右,倒也不难,只是这回着实明白了“找不着北”的意义。

虽说讲话不带口音,但许多上海语言的习惯还是难以避免,一次在寝室和室友聊天,随口说了一句非常习惯的话:“哟,很强的嘛!”结果对方一阵大笑之后说这句话和他所想的上海人应该说的话一模一样,也就是说话后面喜欢加“的”,比如:“你去吗。”我若回答:“去的。”那便又会引出一阵会心的笑。

南方和北方的食物毕竟是两样的,虽说我们的食堂里也很生硬地做了一些南方菜,但其做法总是让人哭笑不得。记得前几天忽然发现食堂里有咸菜毛豆,大喜,便买了吃,端回桌子仔细一看,那里面居然放着红红的辣椒!靠,咸菜毛豆里放辣椒,真是头一回吃到。

北京的冷我还没有真切地体会到,因为现在还没真正入冬,而且比起南方来,北京的冷实在是太逊色了,因为每天我们都可以呆在温暖的寝室睡觉,如果是在上海,你必定要忍受着厚厚的棉被、冰冷的房间、每天进出屋子都差不多穿着一样厚的衣服,而且到了冬天,每天起床都要思想斗争一番,这和我在北京可以穿着汗衫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相比,真是太可怕了,我真怀疑我回了上海以后还有没有抗冻的能力——虽然我本身已经非常怕冷。为了保险起见,我是带热水袋去北京的,可到了那里以后发现并没有机会用到,反而得到了女生们的讪笑,她们说男生里带热水袋的也只有我一个人了,我告诉她们,她们并不能体会南方的寒冷。

恩,兴致来了,随手写写而已,只是我刚到北京几个月来的一些零零碎碎的感觉,不作数的:)

-
模仿士ものまねし:
模仿!冰冻状态下的TONB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