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外一则)

2004-07-17 09:13 | 小薇儿

也许只是一个偶然吧,昨天接到辅导员的电话,让我今天代替他去参加党支书大会
也许只是一个意外吧,我仅仅是2001级本科生党支部拆分后的副支书,本不该去参加这样的会
也许只是一个巧合吧,今天的会上除了党建工作总结与本学期安排以外,还多了一个议题
也许只是一个插曲吧,这个议题是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关于人生危机和自杀的一个讲座
但就是这个偶然的意外的巧合的插曲
我想可能会改变很多人一生的选择
我不知道,也许我也包含在这些人当中,也许我不包含
我真的不知道

触目惊心的数字打在PPT上,每2分钟,在中国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
15-34岁的人群中,第一大死因不是疾病,不是意外,不是天灾人祸,是自杀
仅仅在清华,1998-2001年的3年里就有7人选择了非正常的方式结束生命
仅仅在04年2月底到3月初的3周里,在北京周边的高校中就有5人选择了非正常的方式结束生命
而在千里之外的云南,更是有一个人选择了非正常的方式结束了另外4个人的生命

这是一个貌似离我们很遥远的话题,但当一切都摆在议桌上的时候,又显得那样的迫近
看看我们周围,咨询师所说的“危机边缘人群”无处不在
·考试不及格·失恋·找不到工作·专业情结·人际关系·家里出事·经济条件·两难抉择
咨询师说,没有一个人的心理能够成熟到同时接受以上列出的3种以上的打击仍然泰然自若的地步
出现危机感是必然的,情绪低落,抑郁也是必然的。这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
只有一点不是必然的——那就是极端的手段——自杀
咨询师用很严肃的口气说了如何去发现身边这样的人,如何去避免他们走出自杀的阴影
有的时候或许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情,她举了林清玄的例子。
真正拿刀比划说死给你看的,是不想死的,想死的不会让别人看到。
林清玄第一次失恋,接连5次试图自杀都因发现周围有人而放弃,于是他最终没能自杀。
——她说,这个念头最多就是持续几天的事情,一个星期以后就不会有了,毕竟生是人的本能,而死是次本能

我在想,如果我遭遇以上那些事情,会怎么样?
考试不及格?我没有过,但我想,如果真的有,我不会去自杀
失恋?我连bf都没有过,但我想,如果真的发生了,我不会去自杀
找不到工作?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如果真的发生了,我可能会郁闷很久很久,但我知道铁饭碗的定义,所以我不会去自杀
其他的方面也可以依此类推

但是我无法去想,如果3件以上的事情同时发生在我的身上,我会怎么样?我想不出来
也许真的就会觉得世界变成黑白的了呢,失去意义了呢
自杀是需要勇气的,我想我没有。我向来是一个缺乏勇气的人……
我不缺determination,我可以信誓旦旦的要做很多事。但是兑现的也许只是其中有把握的部分……

生命是可贵的,咨询师说,自杀成功,会使6个人受到严重的身心影响,持续10年,自杀不成功会使2个人受到严重的身心影响,持续6个月。很多人,也许只是为了惩罚别人——去自杀,但是,为了10年的惩罚,他/她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有点后怕呢,还好我们班没有严重自闭的同学,没有处在危机边缘的人。
我在实际生活中是相对内向的性格了,朋友不多,也不是很愿意主动接触陌生人,不过并不介意别人接触自己。
不过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班里没有不代表其他圈子里没有。
咨询师说,危机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必然出现的,它出现在你既往的解决方式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它逼着你去找新的方法,否则你就不可能成长。

最后她说了一句玩笑话
清华的传统是鹰击长空,北大的传统是鱼翔浅底
大家付之一笑
不过在笑过之后,留下的是深深的思索

生命中,有很多不能承受之轻.......

Iris 写于 2004年3月24日
----------------------------------------------------------------------
黄德的死与我们的生

这几天全校都在总结黄德事件(具体看我在牧场的帖子),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匆匆的离去,多少让人有点惋惜。
黄德的死并非自杀,有着商业的炒作在里面。
关于他我不想多说什么,并非同系,更非同班,我对他不甚了了。只是出于人道的怜悯,尤其是看到一些关于他生前的宿舍陈设的描述的时候,仿佛人还栩栩在眼前。然而事实是他已经不在了。
离开他走,已经有12天了。在最初的一个星期,我看到,水木上关于他的新闻天天上十大,他的blog也被无数人用缅怀的心情翻看着,环境系的讨论区也洋溢着一片悲凉的气氛。在接下来的时间,更多的是关于所谓商业炒作的爆料,以及山难幸存者所留下的只言片语的回忆的曝光。网上的评论,说什么大学生应当好好学习,没事去爬什么山,云云。

总觉得这些所谓的总结也好通报也好都有点可笑,对于一个已经离去的人来说,做这些又能有多大的意义,吸取教训?那也没必要这么大张旗鼓的。一场追悼会,表示对死者的一份同情和怀念,应该已经够了。而网上那些事不关己居高临下的评论更是对逝者极大的不尊重。不管我们生者做些什么,逝去的生命是不会再回来的。我们不是phoenix,因此不能转生,即使是,五百年的道行也不是随便能修来的。
校山野协会的宣传栏就贴在教学楼楼道很醒目的一个位置上。每次路过,不经意间就会看到那粗壮的一行大字:人,年轻的时候要去攀登一座真正的山。
如今,山野协会成了最冷门的一个协会,原定于7月的一系列活动因为黄德事件被完全取消。他生前的训练场现在冷清的门可罗雀。前天去教学楼,那行字也不知道被哪个好事者或是协会自己的人下掉了……世态炎凉倒由此可见一斑。

他死了,而我们活着。
我们并非在为共同的目标或理想而奋斗,黄德的死也不是他自己的选择或者自己所预料到的,因此也就谈不上鲁迅所说的那种“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那种羞愧。
环境系上上下下尊他为老大,称他为勇士,甚至在系馆门口拉起了白底黑字的横幅“沉痛悼念我们的老大——黄德勇士”。
我想,他无愧于勇士的称号,只是相对于他而言,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并非懦夫。道路不同罢了,对于别人人生道路的选择,我们是不好妄自多加评论的。对于黄德选择登山作为人生的挑战,我们表示尊重;对于他的死,我们表示遗憾。也许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如果当初选择了加入山野协会,也会有他征服一座真正的山的欲望。登山有没有生命危险,回答是有的,他选择了,代表他愿意去接受这个风险。如果我们当中有人选择了,也代表我们愿意去承受这个风险。
如果非要说些什么的话,那就是,这一系列的通报和总结,只是让我们意识到一点:生命太脆弱了。
整理故纸堆翻出了上面那篇开会后随手写下的一点文字,看着看着,蓦然间又想起
“珍惜生命”这句老话来。虽然那篇讲的是自杀,而并非意外死亡。
“生是人的本能,死是次本能。”也许,真的没有其他什么比珍惜生命更重要吧……

Iris 于 2004年7月17日

-
If A thru Z are scored 1 thru 26.
Your knowledge has a score of only 96 (11+14+15+23+12+5+4+7+5)
And your hardwork just scores 98 (8+1+18+4+23+15+18+11)
Still your fortune is worth of 99 (6+15+18+20+21+14+5)
While your attitude is what determines everything of your life (1+20+20+9+20+21+4+5)
Selphie: Blow this place to Smithereens!